(201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接本班 刘杰)
考研经历
考研像是跑马拉松,在漫长的跑道中,有的人跌倒了,放弃了;有的人跌倒了,却爬起来,跑到了终点。回想当时那些微不足道的坚持,有欢乐,亦有辛酸。感谢一路以来各位老师们的帮助和陪伴,家人的理解,朋友们的包容以及自己的不放弃。
选择自己的方式努力
在考研准备的整个过程中,心态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良好的心态是考研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作为一个考研人,欢乐、痛苦、心酸、无奈,还有迷茫,都是时而上演的剧情。在无数个冰冷而疲惫的夜晚,也曾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更多时候,坚持在一切复杂纠结的情绪中占了上风,第二天清晨,迎着刺骨的寒风继续上路,沉浸书海中。想起考研路上的点点滴滴,有太多太多发自内心的话想说。在去年的5月份,我做出了考研的决定,但遗憾的是并没有付出实际行动。因为在选择院校和专业上浪费了太多宝贵的时间,直到九月份暑假开学,才把报考院校以及专业确定下来,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中。总结考研的心得体会,我想从以下几点和大家分享:
第一、选择学校和专业。关于学校的选择,通常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找到自己喜欢的城市;其次,在喜欢的城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点,不论选择哪所学校一定要与自己的实力相符合,从自身实际能力出发,切勿好高骛远,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对学妹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还有一点要补充的是,如果有比较熟悉的学长学姐在那个学校,那你的考研路就会如鱼得水。这一点是我所缺少的,所以在后续的过程中,有时显得有些无助,但是相信自己,我可以。选择专业是一件简单又复杂的事。有些人很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想学什么,所以他们根本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但有一部分的人可能在本科学习阶段,各科专业课学得都差不多,比如我这种跨专业的考生,没有特别突出的强项,这时候就要慎重考虑了,因为专业的选择会直接影响你考研的初试成绩,进而影响整个考研结果。如果你是属于那种不确定的情况,我建议一定综合各方面因素深思熟虑,选专业最忌讳盲目跟风,因为别人所选择的不一定适合你;也不要迷信所谓的热门专业,热门专业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你投入的时间、精力等未必能换回你期待的利益效应。其实,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本专业,毕竟自己学过了更加熟练。在此,要特别提醒那些跨专业的同学,不要盲目跨考,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所学专业与所跨考专业的联系,以及自己在跨考方面具备的优势。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一定要从自身的角度去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第二,、制定学习计划。在整个考研的过程当中,制定一个完善的、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我本人而言,开始学习的时间比较晚,如果在没有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那么更会事倍功半。首先是英语的学习,每天早上6:30起床到图书馆,先把前一天的单词过一遍,再背一部分新单词,结合真题记单词效果更佳。可能在一接触英语真题时,会错到崩溃,但是请相信自己,前期大家都一样,谁也不是一开始就都能做对,踏踏实实记单词,稳稳当当做真题,稳住,我们都可以的。然后是关于政治方面的学习,多了解时事是必须的,建议大家培养看新闻的习惯。最后是关于专业课方面的学习,背诵是一方面,我的个人经验还是以理解为主,切勿死记硬背。还记得当时编的顺口溜,只有自己能懂得那种,加快自己理解和记忆,总之还是那句话,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
第三,关于调剂和复试。我报考院校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最终录取院校是大理大学。先说说调剂的问题,每年的初试成绩大概是二月中下旬出来,但很多学校一志愿报考不够,调剂信息在这段时间也就发布了,而并不是国家线出来以后。我觉得不管大家的分数考得怎么样,都应该关注一下调剂信息。在没有肯定一志愿要你的时候,不管你的初试成绩有多高,你都有被淘汰的可能,所以一定要给自己留条后路。很多学校其实在国家线出来之前就已经不接收调剂了,不要等到被刷以后再想到调剂,这时可能给你调剂的选择已经不多了,所以网上一些不错的学校调剂信息你也应该填一下。如果你真的一志愿没有上,那么在调剂时,你要学会遍地撒网,重点捞鱼,我记得我在调剂时最少打了二三十个电话。但打完电话你肯定是没有那么多时间与每所学校都天天联系的,所以一定要确定几所你认为自己能去的学校,记得与他们的研招办和导师经常联系,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记得给自己留条后路,不然可能你的努力就白费了。还有复试的问题,复试一般来说有专业笔试和面试,其实根据我的了解,在复试中,更重要的是专业面试,这也是研究生考试增加复试的主要目的。通过初试以后,导师们需要通过专业面试来考察你是否是那种只会考试,而其他什么都不会的学生。认真准备复试很重要,这关系到你最终是否能被录取。很多初试不错的人就因为不够重视复试而被淘汰。复试过程中老师们最看重的是你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你对一些问题分析处理的能力。所以初试考完以后就不要以为万事大吉了。
雨后才会有彩虹
“阳光总在风雨后,人生路上甜苦和喜忧,难免曾经跌倒和等候,要勇敢地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