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以书为伴,与友畅谈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9-07-02 [来源]: [浏览次数]: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积淀学养,陶冶情操;读书丰富人生,净化心灵;读书让我们遇到越来越好的自己。

5月29日,知行书社在书社负责人的带领下,开展书籍分享以及主题交流活动。书社成员在分享书籍之余,对“高中毕业时想象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理想中的工作”、“中美贸易战”三个主题进行畅谈,交流感想。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书社成员的风采吧

张鑫月

时间的礼物》

时间是最好的财富,然而,我们却从未懂得珍惜,男人用一生换一生的方式,杀了自己,给了最亲的至爱一个美满的人生,他在参透平凡背后真爱的意义后,却忘了,妻子的转身离去,儿子擦干眼泪,重新成长,小女孩对生命的热爱,毛衣女人带给自己的时间考量,所有的一切都是他自己成就的,是他给了他们所有思量。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命格,没有谁能成就谁,只有自己懂得什么是自己最想要的。

刘文慧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最近在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是中央党校策划组织的系列采访实录,采访的都是当时跟习近平在陕北上山下乡的知青。通过他们的描述,我了解到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的点点滴滴,并被他的志向、品质和成长所感染。

他在文化大革命背景下,从一个北京高干家庭少年一下子变成一个被扣上“黑帮子弟”帽子到贫困落后农村的知青。他没有对现实不满,而是以最快速度适应新的生活。

采访中对习近平的描述都提到了他在下乡期间一直坚持学习,他热爱读书,下乡的时候带的都是书,下乡期间有机会多读书就多读书,有时间就读书充实自己,直到现在也一直保留着这个习惯。

习近平在几年中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等四大关,一直坚持自我磨炼,坚持劳动,乡亲们称他为“好后生”。

习近平在青年时期就决心为人民服务,并努力地为当地的百姓做实实在在改善生活的事,他一直在发扬父辈的革命精神,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

青年时期是多么重要的人生阶段,我们也一定要把握青春,做一个新时代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

李胜男

《宿命,孤独张艺谋》

这本书是周晓枫描写在张艺谋身边工作八年的点滴,就像在讲述一位邻居工作生活的故事。之前在网上看到过关于张艺谋的很多新闻,但在周晓枫的笔下,我对张艺谋有了更多的了解。后来也明白,一个人能够功成名就,绝不轻松简单,我们所看到的他的每一部电影作品背后都饱含了许多工作人员的辛劳付出。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作者有也持有更多的敬意。这本书之前,周晓峰和张艺谋并不是什么至交好友,只是多年的合作伙伴。他为正处在舆论顶尖的张艺谋出书,在书中也能感到他的矛盾与纠结。这样显然是在挺身犯险,但他还是做了,并且毫无抱怨,让我感受到作者高贵的人品。

侯佳鑫

《苏东坡传》

非常喜欢苏东坡,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他的乐观豁达,三起三落官宦生涯浮浮沉沉却磨不灭他对老百姓的“固执”,他总是站在底层人民中,切切实实地感受民间艰苦和烟火之乐;二是他有趣的灵魂,“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置身雨中怡然前行。读《苏东坡传》,在细小之处寄托情怀,寻找乐趣。

张乃熙

《成为》

《成为》分为三部分:成为我、成为我们、成为更多。成为我这部分使我更深刻的了解了优秀的人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下,都有着十分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人要不断寻找自己,不断突破自己。当做一份工作时,没有兴趣,不快乐,我们可以听从自己的内心,从中找到快乐,感受成长。

在活动中大家的不同思维之间进行碰撞,这种思想的交流令人愉悦。书社负责人也强调,大家要积极发表感想,对各种事件要有深层次的思考,独到的见解。书社成员也表示要做一个具有自我要求的读者,主动阅读,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与品味,并且在交流中不断成长!

让我们一起期待下次的书社活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