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精神,激励我们前行
—西柏坡红色之旅观后感
2012级思想政治教育本科 张嗣尧
2015年5月7日,我们法政系的同学在系领导和老师们的带领下,共同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圣地——西柏坡。
历经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一行到达了河北省平山县西部革命圣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个看似普通却又见证了中国革命重要转折的小村庄——西柏坡。
走进西柏坡国家安全教育馆,映入眼帘的是伫立在大厅中“无名丰碑”,在阳光下鎏金大字熠熠生辉。是啊!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建设新中国成就了辉煌的业绩;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为保卫新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改革开放以来,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而这一切都是众多的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用血汗换来的。“让历史告诉未来”无声地向后人诠释着先辈们用鲜血书写的历史,警示着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责任。
走进西柏坡纪念馆,一块块展板、一尊尊雕像、一幕幕仿真场景的再现、一个个图片背后的故事,让我们切身体会到革命的不易。正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之下,历时两个月的全国土地会议在克服重重困难中圆满落幕;彻底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得以颁布实施;党中央组织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更是震惊中外,为新中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其中的一块展板,让我久久驻足,上面写着“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全会作出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并列。”这是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前定下的规矩。在新形势下,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对“四风”,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和西拍坡精神是高度一致的。
走进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开国元勋们的旧居——一间间泥砖垒砌的平房,简陋的让人心酸,却也更让人肃然起敬。简陋的几近原始的家什:毛泽东用过的转椅、周恩来用过的办公桌、董必武用过的最新华北详图、桌面上墙壁上悬挂的一幅幅发黄的手稿,无声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刻苦认真,艰苦朴素的作风。来到七届二中全会的旧址,长型的主席台、方型的记录台、一列列长椅、墙上悬挂的鲜艳的党旗和毛泽东、朱德的头像,仿佛让我看到了当时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场景:毛主席正及时地告诫全党,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将成为袭击我们党和革命队伍的主要危险。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建立新中国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的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和使命意识,必须始终保持优良作风。
从西柏坡国家安全教育馆到中共中央旧址、从伟人故居到七届二中全会的旧址、从土地会议和三大战役到新中国的成立、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征程中砥砺前行。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我们不仅要时刻铭记党的历史,牢记“两个务必”,继承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更要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活学活用西柏坡精神,时刻以“踏踏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干事”勉励自己。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自己的青春去建功立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强大的青春正能量,用每一个青春梦托起我们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