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于沧州师范学院法政学院2017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张静超,本可以毕业后留在沧州发展,然而却选择扎根在邯郸市馆陶县路桥乡一所农村学校任教,一心想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农村的孩子们,执着坚守着特岗教师的岗位,享受着做老师的幸福感。她将满腔的激情与热血献给了农村的孩子们,正在用青春和汗水谱写着农村特岗教师的最美诗篇。

PART 1
积极投身教育事业
2012年,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的张静超考入沧州师范学院法政学院(原法政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从此就与沧州师院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是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她深知农村教育的薄弱,很早就有了学成后回农村当老师的想法。所以在刚入学的时候她就明确了勤奋学习,成功接本,毕业后做一名老师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去的目标。
在师院学习生活的五年里,她作为党员和学习委员,不忘初心,始终牢记自己的奋斗目标,勤奋刻苦努力学,团结友爱同学,学习成绩也一直保持在前列,先后荣获过“国家奖学金”、“沧州师范学院三好学生”、“沧州师范学院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因考研失利,她在辅导员王逸凡老师的鼓励下选择报考了特岗教师。通过勤奋努力学习,成功考取了邯郸市馆陶县路桥乡的一名特岗教师,实现了自己的教师梦。馆陶县路桥乡是馆陶县城最北边的一个乡镇,那里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每次回家都需要倒好几趟车。即使有诸多不便,她也会克服重重困难准时上课。

PART 2
奉献青春交合格答卷
她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镇中学,学校很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大部分孩子们都是跟自己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孩子们的行为习惯相对较差,有时不能很好的适应学校的生活。为了提高孩子们的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她作为班主任强抓班级管理,把“开开心心学习,坦坦荡荡做人,走一步,再走一步,你就成功了”作为自己班级的班级寄语,将“只有争光的义务,没有抹黑的权利”作为班级的班训,在倡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做人,坦坦荡荡做事,为班级争光,为学校添彩;她经常走进教室与学生聊天谈心,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动向,用善良和爱心耐心细心打动孩子们,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感染着孩子们,最终在2018年升级考试中她所带的政治成绩获得了全县第二,个人成绩排名全县第四。
因业务能力突出,学校领导让她担任了学校团委书记。参加工作一年半以来,她先后获得了“邯郸市五四青年奖章”、“馆陶县教育先进工作者”、“馆陶县安全工作先进个人”、“馆陶县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征文二等奖”、“魏僧寨学区安全督导先进个人”、“馆陶县十佳教师”等荣誉称号。

PART 3
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吃水不忘挖井人。张静超说,这些荣誉的取得离不开沧州师范学院对她的培养,是法政学院的领导们给予她太多关照,让她在一个浓厚的学习环境中勤奋学习;是法政学院的老师们给予她太多关怀,让她在知识的海洋中上下探知求索;是法政学院的同学们给予她太多关爱,让她在一个充满爱的集体里学习生活。在今后的工作中,她会带着学校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带着自己对工作的热情,心怀感恩之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砥砺前行。
